Copper

名称:铜

英文名称:Copper

分子式:Cu

分子量:63.55 g/mol

标签:铜粉,电解铜,海绵铜,电解铜粉,电解铜箔,纯元素,催化剂,还原剂

编号系统

7440-50-8

MFCD00010965

231-159-6

GL5325000

暂无

24892172

物性数据

1.      性状:略带红色的金属(面心立方晶系),富延展性。是热、电的良导体(仅次于银)。

2.      密度(g/mL,20℃)8.94

3.     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
4.      熔点(ºC):1083.4

5.      沸点(ºC,常压):2595

6.      沸点(ºC,5.2kPa):未确定

7.      折射率:未确定

8.      闪点(ºC):未确定 

9.      比旋光度(º):未确定

10.  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ºC):700(粉云)

11.   蒸气压(mmHg, ºC):未确定

12.   饱和蒸气压(kPa, ºC):未确定

13.  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
14.   临界温度(ºC):未确定

15.  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
16.  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
17.  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
18.  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
19.   溶解性:不溶于稀盐酸和稀硫酸,溶于硝酸和热浓硫酸,能溶于氨水和氰化钾溶液并生成配合物。

毒理学数据

对皮肤有刺激作用。粉尘刺激眼睛,并引起角膜溃疡。

生态学数据

水中嗅觉阈浓度: 水中浓度为 3-5mg/L,使水变味。

分子结构数据

暂无

计算化学数据
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
2.氢键供体数量:0

3.氢键受体数量:0
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无
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

7.重原子数量:1

8.表面电荷:0

9.复杂度:0
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

性质与稳定性

1.外围电子排布3d104s1,位于第四周期IB族。原子半径127.8皮米,Cu2+半径72皮米,第一电离能为750kJ/mol,电负性1.9,常见氧化数+1、+2。有良好的延展性和传热、导电性。化学性质不很活泼,在干燥空气中稳定,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易生成碱式碳酸铜,俗称铜绿(Cu2(OH)2CO3)。
2.应避免与强酸、强氧化剂、卤素接触。
3.溶于硝酸,热浓硫酸,极缓慢溶于盐酸、氨水、稀硫酸,亦溶于醋酸和其他有机酸,不溶于冷水和热水。露置空气中变暗,在潮湿空气中表面逐渐形成绿色碱式碳酸盐。
4.生产人员要穿防护工作服,戴口罩、防尘眼镜,生产设备要密闭,车间通风良好,工作下班后要洗淋浴。金属铜易溶于硝酸等氧化性酸,若无氧化剂或适宜配位试剂存在,则不溶于非氧化性酸。遇碱易被侵蚀。在干燥空气中稳定,但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。

贮存方法

储存于阴凉、通风的库房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应与氧化剂、酸类、卤素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。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。

合成方法

1.电解法以金属铜为原料,溶解于浓硫酸。配成电解液组成为:含Cu52.3 g/L、H2SO4约200 g/L,电解液温度58.5℃,槽电压0.33 V,阴极电流密度1.82 A/cm2。经电解精炼,制得高纯铜粉成品。

2.将硝酸铜进行重结晶、干燥,并在800~850℃下灼烧以除去氮的氧化物。然后,把制得的氧化铜放入管式炉内的瓷皿中,并在250~300℃的条件下用氢气进行还原。用此法制得的铜呈粉红色粉末状,在较高温度(800~900℃)时,铜可黏结起来,而得到海绵状物质。

3.向硫酸铜的浓溶液中放入过量的锌棒、锌块或锌粉,通过置换反应使铜析出。当溶液褪色后,回收未起反应的锌,同时用加热到60~70℃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浸泡含锌残渣的沉淀铜。在锌被完全溶解后,将沉淀铜转移至过滤器上,然后用稀盐酸、水洗涤,最后用乙醇洗涤,并在40~50℃的条件下将铜烘干。这一制法中也可用铁或铝来替代锌。

4.粉末状氧化铜,在管式炉中于135~150℃下通氢气还原,直至黑色氧化铜转变为玫瑰色铜粉为止。
停止加热,继续通氢气冷却,即可制得成品。若要制取在空气中相当稳定的粘结体,还原温度要控制在500~520℃

5.先将工业铜用稀硝酸 ( 或稀硫酸)和蒸馏水洗去表面污物,然后用硝酸 ( 或硫酸)溶解,作为电解液,采用较纯铜片作为阴极,电流密度控制在120A/m2,电解产物根据产品要求,可以经水洗、酸洗、脱水、干燥。

 

用途

1.供制造化学用具、电力用具、建筑材料和其他工业装置及用具。为电子工业用材料,用作高纯分析试剂。用于粉末冶金零件、金刚石锯片、摩擦材料、电碳制品和化工触媒等。用作分析试剂、催化剂、还原剂。用作普通试剂、催化剂及还原剂。主要用于炼铜工业的原料,用作冶炼、电解铜的原料,主要用于制导电器材和合金(青铜、黄铜、白铜等)。
2.电子工业用材料,用作高纯分析试剂。
 

安全信息

UN3089 4.1/PG 2

易燃

S16

R11

文献

[1]R.Q.Brewster,T.Groening,Org.Syn.,Coll.Vol.2,446(1943) [2]R.D.Rieke,L.D.Rhyne,J.Org.Chem.,44,3445(1979)

备注

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