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名称:二氯亚磷酸苯酯
英文名称:Phenyl phosphorodichloridite
分子式:C6H5Cl2OP
分子量:194.98 g/mol
标签:Dichlorophenoxyphosphine,Phenoxyphosphorusdichloride,Phenyl dichloridophosphite,Phenyldichlorophosphite,Phosphorodichloridous acid,phenyl ester,Phosphorodichloridousacid,phenylester,Phenyl phosphorodichloridite,Dichloridophosphorous acid phenyl ester
编号系统
3426-89-9
MFCD00041721
222-330-6
暂无
暂无
暂无
物性数据
1. 性状:无色透明液体
2. 密度(g/mL,25℃):1.359
3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4. 熔点(ºC):未确定
5. 沸点(ºC,常压):未确定
6. 沸点(ºC,12mmHg):99
7. 折射率(n20/D):未确定
8. 闪点(ºC):未确定
9. 比旋光度(º):未确定
10.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ºC):未确定
11. 蒸气压(mPa,20ºC):未确定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25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未确定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:溶于大多数非质子有机溶剂。
毒理学数据
1、急性毒性:小鼠经静脉LD50:100mg/kg;
生态学数据
暂无
分子结构数据
暂无
计算化学数据
1、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3.4
2、 氢键供体数量:0
3、 氢键受体数量:1
4、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1
5、 互变异构体数量:2
6、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(TPSA):9.2
7、 重原子数量:10
8、 表面电荷:0
9、 复杂度:93.7
10、 同位素原子数量:0
11、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2、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3、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4、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5、 共价键单元数量:1
性质与稳定性
1.避免与不相容材料,空气,湿空气,水接触。
2.具有刺激性气味,对潮湿敏感。不能和强碱、强氧化剂一起放置。在减压条件下可以重蒸纯化。
贮存方法
密封储存,储存于阴凉、干燥的库房。远离腐蚀区。
合成方法
三氯化磷与苯酚反应可以制备二氯亚磷酸苯酯,但目标产物产率很低。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MgCl2并仔细监控反应,可得到高产率产物[1] (式1)。
用途
二氯亚磷酸苯酯是很好的磷酰化试剂, 用于形成亚磷酸酯、磷酸三酯以及环状有机磷化合物。还适用于高分子合成和酰胺化合物的脱水。
合成有机磷化合物 二氯亚磷酸苯酯与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亚磷酸三酯 (式2)[2],在氧化试剂氧化下,亚磷酸三酯可以得到磷酸三酯 (式3)[3,4]。
合成有机膦化合物 二氯亚磷酸苯酯与醛、胺或酰胺反应可以合成含有P-C键的化合物 (式4)[5]。
用于手性有机膦的合成 二氯亚磷酸苯酯与手性试剂反应生成手性亚磷酸三酯,它可用作铜催化剂的配体 (式5)[6]。
用于合成磷酰胺 二氯亚磷酸苯酯与叔丁醇和核苷 (如AZT、d4T) 反应生成核苷亚磷酸二酯,然后在NCS存在下与氨基酸酯反应,可制备核苷磷酰胺,这类化合物具有抗HIV活性,是一类前药 (式6)[7]。
安全信息
暂无
有毒
S26 S28 S38 S45 S36/S37/S39
R22 R23 R34
文献
1. Tolkmith, H. J. Org. Chem., 1958, 23, 1682. 2. El Khatib, F.; Tachon, C.; Caminade, A. M.; Koenig, M. Tetrahedron Lett., 1985, 26, 3007. 3. David, C.; Fernando, S. P.; Leticia, Q. C.; Donald, J. W. J. Org. Chem., 2002, 67, 3360. 4. Martin, S. F.; Josey, J. A.; Wong, Y.-L.; Dean, D. W. J. Org. Chem., 1994, 59, 4805. 5. Xu, J.; Fu, N. J. Chem. Soc., Perkin Trans. 1, 2001, 1223. 6. Alexakis, A.; Burton, J.; Vastra, J.; Benhaim, C.; Fournioux, X.; van den Heuvel, A.; Leveque, J.-M.; Maze, F.; Rosset, S.; Eur. J. Org. Chem., 2000, 65, 4011. 7. Jiang, P.; Guo, X.; Fu, H.; Jiang, Y. Y.; Zhao, Y. F. Synlett, 2005, 2537. 8.参考书:现代有机合成试剂<性质、制备和反应>;胡跃飞 付华 编著;化学工业出版社;ISBN 7-5025-8542-7
备注
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