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称:氯化亚铁
英文名称:Iron(II) chloride anhydrous
分子式:FeCl2
分子量:126.75 g/mol
标签:氯化亚铁,无水氯化亚铁,二氯化铁,氯化铁(Ⅱ)无水,无氯化铁(无水),氯化亚铁无水,氯化亚铁超干,Ferrous chloride anhydrous,媒染剂,净化剂,还原剂,无机化工产品,无机盐
编号系统
7758-94-3
MFCD00011004
231-843-4
NO5400000
暂无
24866852
物性数据
1. 性状:白色或绿灰色六方晶体或粉末。易潮解。
2. 密度(g/mL 25ºC):3.16
3. 相对蒸汽密度(g/mL,空气=1):未确定
4. 熔点(ºC):670~674
5. 沸点(ºC,常压):1023
6. 沸点(ºC,5.2kPa):未确定
7. 折射率(n20/D):未确定
8. 闪点(ºC,):1023
9. 比旋光度(º):未确定
10.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(ºC):未确定
11. 蒸气压(kPa,25ºC):1.3mm hg
12. 饱和蒸气压(kPa,60ºC):未确定
13. 燃烧热(KJ/mol):未确定
14. 临界温度(ºC):未确定
15. 临界压力(KPa):未确定
16. 油水(辛醇/水)分配系数的对数值(25℃):未确定
17. 爆炸上限(%,V/V):未确定
18. 爆炸下限(%,V/V):未确定
19. 溶解性(mg/mL):易溶于水、甲醇、乙醇,微溶于丙酮及苯,不溶于乙醚
毒理学数据
急性毒性:LD50:450mg/Kg(兔经皮)
生态学数据
对水是稍微危害的,若无政府许可,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
分子结构数据
暂无
计算化学数据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2.氢键供体数量:0
3.氢键受体数量:0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无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
7.重原子数量:3
8.表面电荷:0
9.复杂度:2.8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
性质与稳定性
1.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
2.避免接触氧化物,水分/潮湿。易溶于水、甲醇、乙醇,微溶于丙酮及苯,不溶于乙醚。
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至约700℃时升华(蒸气压1599.8Pa)。溶于水、乙醇和丙酮;不溶于乙醚,微溶于苯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氯化铁和氧化铁。
贮存方法
1.保持贮藏器密封
2.放入紧密的贮藏器内,储存在阴凉,干燥的地方
合成方法
1.在一硬质玻璃管中迅速放人无水三氯化铁,自管的一端通人经干燥的氢气,充分置换除去管内的空气后,将反应管加热,管的另一端即有大量氯化氢排出,可用水吸收成稀盐酸。
当释放氯化氢的速度减慢,氯化铁变成白色结晶时,表示反应完毕,停止加热,并在弱氢气流中使管中产物降至室温。将反应管封闭存放,然后迅速装人包装容器,制得无水氯化亚铁,其
方程如下:
2.可先用铁和氯气合成无水氯化铁(参照FeCl3的合成)。按原装置装入FeCl3,将氯气换成氮气,然后通入干燥的纯氢,加热至300~350℃进行还原。由于300℃以下氯化铁FeCl3仍将升华,而在350℃以上则FeCl3被还原为金属铁,故需用较长的反应管及电炉,且应严格注意氢气流速及温度的调节。
3.在三颈烧瓶中,放入162g无水氯化铁和225g氯苯,然后装上温度计、回流冷凝器及强力搅拌器。再用水吸收生成的氯化氢,并用2mol/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。首先剧烈地搅拌并在126℃加热30min,物料即变成黑色泥状。不过达到此状态时,仅消耗2mol/L氢氧化钠溶液1mL。随后在128~139℃的温度下加热2h,则溶液颜色逐渐变浅,黏度降低,此时消耗的2mol/L氢氧化钠溶液大致接近理论值(250mL)。继续加热1h之后放置冷却,在隔绝空气下滤出固体,用氯仿或苯多次洗涤后,置于真空中干燥。收率为99%。产品应隔绝空气及湿气保存。
用途
1.用作水处理净化剂、还原剂、无铅汽油助剂等。
2.用作媒染剂、分析试剂、并用于医药、冶金和污水处理等。
安全信息
UN 3260 8/PG 3
腐蚀
S26 S45 S36/S37/S39
R22 R34
文献
暂无
备注
暂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