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实验室资源网
三氯化砷 Arsenic Trichloride

名称:三氯化砷

英文名称:Arsenic Trichloride

分子式:AsCl3

分子量:181.28 g/mol

标签:三氯化砷,三氯化砷(氯化亚砷),Arsenic trichloride,Arsenic(III) Chloride,Arsenic trichloride,Arsenic butter,Arsenic chloride (ascl3),Arsenic(3+) chloride,arsenic(iii)trichloride,arsenicbutter

编号系统

7784-34-1

MFCD00014165

232-059-5

CG1750000

暂无

24851956

物性数据

1.性状:无色或淡黄色油状发烟液体。[1]

2.熔点(℃):-18[2]

3.沸点(℃):130.2[3]

4.相对密度(水=1):2.163[4]

5.相对蒸气密度(空气=1):6.25[5]

6.饱和蒸气压(kPa):1.33(23.5℃)[6]

7.辛醇/水分配系数:1.61[7]

8.溶解性:溶于乙醇、乙醚、浓盐酸及多数有机溶剂。[8]

毒理学数据

1.急性毒性[9]  LD50:48mg/kg(大鼠经口);80mg/kg(大鼠经皮)

2.刺激性  暂无资料

3.致突变性[10]  DNA修复:枯草菌50mmol/L。细胞遗传学分析:人白细胞600mmol/L

4.致癌性[11]  IARC致癌性评论:IARC将砷及砷化合物列为G1,确认人类致癌物。

生态学数据

1.生态毒性   暂无资料

2.生物降解性  暂无资料

3.非生物降解性  暂无资料

4.其他有害作用[12]  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,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。

分子结构数据

1、摩尔折射率:无可用的

2、摩尔体积(cm3/mol):无可用的

3、等张比容(90.2K):无可用的

4、表面张力(dyne/cm):无可用的

5、介电常数:无可用的

6、极化率(10-24cm3):无可用的

7、单一同位素质量:179.828155 Da

8、标称质量:180 Da

9、平均质量:181.2806 Da

计算化学数据

1.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(XlogP):无

2.氢键供体数量:0

3.氢键受体数量:0

4.可旋转化学键数量:0

5.互变异构体数量:无

6.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

7.重原子数量:4

8.表面电荷:0

9.复杂度:8

10.同位素原子数量:0

11.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2.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:0

13.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4.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:0

15.共价键单元数量:1

性质与稳定性

1.在空气中发烟。在水中则分解生成氢氧化砷和氯化氢,伴随生成白烟刺激性非常强。遇紫外线则分解。由于有脂溶性,沾在黏膜及皮肤上时,就有渗透到组织内部而产生水解的危险。剧毒!

2.稳定性[13]  稳定

3.禁配物[14]  强碱

4.避免接触的条件[15]  光照、潮湿空气

5.聚合危害[16]  不聚合

贮存方法

储存注意事项[17] 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良好的专用库房内,实行“双人收发、双人保管”制度。远离火种、热源。保持容器密封。应与碱类、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,切忌混储。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。

合成方法

1.盐酸法 将三氧化二砷加入带搅拌的反应器中,再加入浓盐酸,在搅拌下,缓慢滴加浓硫酸。由于浓硫酸的滴加。使反应所产生的水被除去,生成的三氯化砷由于发生两相分离,而沉于反应器底部。浓硫酸滴完后,加热反应器进行蒸馏。收集90~107℃的馏分。将馏出液冷却,由于分为三氯化砷液层(下层)和HCl层(上层),用分液漏斗将三氯化砷分离。制得三氯化砷成品。其反应式如下:

图XV-7 三氯化砷制备装置

2.图三氯化砷制备装置将200g三氧化二砷装入带有搅拌器的2L三口烧瓶中,加入700mL浓盐酸,在搅拌下,缓缓滴加200mL浓硫酸,如图所示。由于浓硫酸的滴加,反应所产生的水被除去,使反应向右进行。生成的AsCl3由于发生两相分离,而沉于烧瓶底部。浓硫酸滴加完之后,加热烧瓶进行蒸馏。从85℃开始有馏出液,但只收集90~107℃的馏分。将馏出液冷却,由于分为AsCl3液层(下层)及HCl层(上层),可用分液漏斗将AsCl3分离。得到AsCl3 150mL,收率89%,纯度为99.999%。

3.将砷装入pyrax玻璃管中,通入干燥氯气。在常温下,也能徐徐反应。在开始时,加热到150~200℃,砷在氯气中就进行放热反应,生成AsCl3。接受器可用蒸馏烧瓶,在所产生的AsCl3中有可能溶入氯,所以可加入少量砷粉末进行蒸馏。合成收率在90%以上。

用途

用于制造杀虫剂。[18]

安全信息

UN 1560 6.1/PG 1

有毒 危害环境

S28 S45 S61 S62

R23/25 R50/53

文献

[1~18]参考书: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.第一卷/张海峰主编.—2版.北京;化学工业出版社,2007.6 ISBN 978-7-122-00165-8

备注

暂无